你听说了吗?法国承认巴勒斯坦了。
刚听到这个消息,加沙难民穆罕默德哭了。那种感觉,就像在漆黑的隧道里走了几十年,突然看到远处有了一点点光。可他一转头,光没了,只听到以色列定居点的推土机又在轰隆隆地响,他的心,就那么一下子,又掉回了冰窖里。
这就是巴勒斯坦人的日常,真的。希望,然后是更深的绝望,像潮水一样,来来回回地冲刷,直到你整个人都麻木了。
今年九月联合国开会那阵子,风向好像真的变了。一股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浪潮,突然就席卷了整个西方。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先是松了口风,然后法国、比利时这些国家就真的跟上了。数字一下子就跳到了159个,你想想,联合国里八成多的国家都站出来了。感觉,天就要亮了。
可这感觉能持续多久呢?连一杯茶的工夫都不到。这份热乎乎的外交成绩单,被内塔尼亚胡当着全世界的面,直接撕了个粉碎。他拍着桌子吼:“不会有巴勒斯坦国!”那声音,像是要把桌子拍穿。话音还没落,他就签了字,批准在约旦河西岸的E1地区,再盖3401套新房子。
E1地区……这地方可不是随便哪块空地。你摊开地图看,它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正准备插进约旦河西岸的心脏。一旦那三千多套房子盖起来,就像打进去一个巨大的楔子,直接把西岸拦腰斩断。到时候,巴勒斯坦人想建一个“领土连贯”的国家?做梦吧,连地理上的可能都没了。
以色列的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那话说得更狠,也更实在:“巴勒斯坦国不是靠喊口号从谈判桌上消失的,是靠我们的行动把它从地图上抹掉的。”这话刚说完没几天,内塔尼亚胡就跑去参加一个仪式,当着所有人的面,签了那份计划,说:“这地方是我们的。”
你现在去耶路撒冷东边的那些山丘上看看,土地都是焦黑的,像是被火反复烧过一样。以色列的定居点马阿勒阿杜明,就像一道永远不会愈合的巨大伤疤,影子一天比一天长,慢慢地,就要把山下那个叫埃扎里耶的巴勒斯坦镇子整个吞下去了。很快,那里的宁静就会被推土机的轰鸣声彻底撕碎。
这根本不是威胁,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而且,斯莫特里奇的胃口大得很。他最近又甩出来一张地图,上面印着以色列国防部的标志,那张图更吓人,直接计划把西岸82%的土地都正式划归以色列。在那张地图上,巴勒斯坦人的未来是什么?是六个互不相连的、被高墙和铁丝网包围的孤岛。
所以啊,当那些来自远方的外交善意飘过来时,对活在推土机阴影下的人来说,听着真的有点可笑,甚至有点残忍。
奥马尔·阿布·祖胡尔就在埃扎里耶镇口开了三家小卖部,生意刚有点起色,结果呢,拆除令就寄到了他手上。不光是他,他邻居的房子也一样。理由?官方说得好听,是为了给E1计划里的一条新路让地方。那条路名字也起得特别讽刺,叫“主权之路”。说白了,就是给以色列定居者一条宽敞大道,再给巴勒斯坦人留一条被隔离开的小路,两条路永远不会交叉,把这片土地彻底锁死。
“约旦河西岸啊,我看是完蛋了,”奥马尔看着远方,眼神空洞得吓人,“他们还在那儿谈什么巴勒斯坦国,国在哪儿呢?你看看,定居点把整个约旦河谷都给吞了,我们手里还有什么地可以拿去谈判?一寸都没有了。”
吞并,早就不是一个将要发生的词了。它就是现在,此时此刻。整个约旦河西岸,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快70万以色列定居者,超过900个冷冰冰的军事检查站,像一把把生锈的锁,锁住了这里所有人的生活。你想去几公里外的村子看个亲戚,想去镇上的医院看个病,都难如登天。
可为什么以色列敢这么干?敢公然无视159个国家的态度?答案其实就两个字:美国。
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根本就不是支持,那是溺爱。军事上,每年38亿美元的援助雷打不动,去年十月到现在,又追加了179亿。以色列那些先进的战机和导弹,血管里流的都是美国的血。政治上,美国简直就是以色列在联合国的“一票否决”专业户。安理会关于加沙的14份决议,美国投了8次反对票,其中6次是全世界都赞成,就他一个国家否决,硬生生把停火的路给堵死了。联合国大会上,143个国家压倒性地认定巴勒斯坦够格成为会员国,到了安理会,又是美国一票否决。
最讽刺的是什么?很多西方国家,嘴上说着“我们承认巴勒斯坦”,手上的生意却没停。法国刚宣布承认,转头就向以色列交付了一批精确制导炸弹的零件。这种又当又立的操作,让“承认”这两个字,变得轻飘飘的,像个笑话。
就像一个中东问题专家说的:“美国不松口,巴勒斯坦建国就是废纸一张。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不仅不松口,它还在给以色列递刀子,催着它快点动手。”
外面的压力像座山,可巴勒斯坦内部的裂痕,也同样致命。从2006年开始,这个家就分裂了。法塔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说要和平谈判;哈马斯占据着加沙,坚持武装抵抗。两派的仇,比海还深,2007年甚至打了一场内战。虽然在中国斡旋下也签过什么统一协议,可那些根本问题,一个都没解决。哈马斯说“抵抗”的权利不能丢,法塔赫觉得得走和平路线。军队谁来管?加沙谁来治?谁都不肯让步。结果就是,巴勒斯坦在谈判桌上,连一个能代表所有人的声音都没有。
以色列正好就利用这一点。想谈?可以啊,去找法塔赫谈。但哈马斯是“恐怖组织”,我们不跟他们说话。想落实协议?哦对不起,加沙那块地不归法塔赫管。就这么来回拉扯,巴勒斯坦只能任人宰割。
更要命的是,法塔赫主导的那个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这些年声望早就一落千丈,腐败、低效的骂名就没断过,民众支持率连30%都不到。从2006年到现在,一次全国大选都没搞过。一个连自己人都信不过的政府,怎么去建国?
说真的,在持续的暴力和绝望里,对很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巴勒斯坦人来说,“建国”这个词,本身就变得越来越遥远,甚至越来越不重要了。巴勒斯坦公共外交研究所的伊内斯·阿卜杜勒·拉泽克说得特别直接,她说国际社会的承认,更像是一场“表演式外交”。
“在种族灭绝急需被制止的今天,他们却选择承认巴勒斯坦国来作为回应,这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太可笑了。”她的话里全是讽刺,“他们一边承认你的国家,一边又在帮助和纵容那个正在摧毁你这个潜在国家的体制。这就是纯粹的虚伪。”
民调也是这么说的。战争开始后,一切都变了。人们最关心的,是能不能活到明天。“现在,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安全,这是第一位的。然后,是能不能找到吃的。至于民族解放……那是个奢侈品。”
一个研究员反问我:“如果你连饭都吃不饱,或者整天担心有人会在街上无缘无故地打你,那你还怎么去做梦呢?”
对于35岁的伊斯拉·阿尔·阿雷尔来说,建国,是她脑子里最不可能出现的一件事。她来自加沙城,去年十月,以色列的空袭,夺走了她丈夫的生命。现在,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她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来。
“在流离失所、杀戮、灭绝和饥荒中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现在我们的生活里,没有地方放这么一个宣言。”她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像从冰水里捞出来的。
“我没有家,没有钱,没有足够的食物。我怎么去考虑建国呢?”
最后,她问了一个问题,一个让整个国际社会都无法回避,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沉重的问题:
“那么,如果巴勒斯坦国现在得到承认,它是存在于空中吗?一个没有土地,也没有人民的国家?”
159个国家的承认,就像黑夜里点亮的一盏灯,它能照亮方向,却照不亮脚下这片正在被挖空的土地。巴勒斯坦人追了快八十年的梦,每一步都浸满了血和泪。这条路,注定还要走很久很久。只是不知道,那个梦还在的人,还剩下多少。
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