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公里,这个数字一出来,莫斯科的防空警报好像就已经在某些人的耳朵里预演了。9月28号,泽连斯基跟美国高层那场会谈,气氛估计比天气预报里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还要凝重。他几乎是把需求清单拍在了桌上,清单上就一个词,加粗描红:“战斧”。
这玩意儿,‘战斧’巡航导弹,听着就像是上个世纪海湾冲突里的老古董,但实际上,这东西的威力一点没过时。它就像个贴地飞行的幽灵,专门钻防空雷达的死角。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虽然吹得神乎其神,可面对这种在自家屋檐下乱窜的低空目标,心里到底有几分底,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毕竟,谁也不想在睡梦中听到克里姆林宫的窗户被敲响。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上那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把皮球稳稳地踢给了特朗普,说是总统“最终决定”。这话说得真有水平,既给了乌克兰一线希望,又没把话说死,给自己留足了后路。这种政治上的模糊操作,有时候比导弹本身还更具威力。大家都在猜,这到底是真心实意的考虑,还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讹诈。
其实早在拜登政府那会儿,乌克兰就提过这事,当时被一口回绝。理由很简单,这东西射程太远,真给了,冲突的性质就彻底变了。从保家卫国变成有能力踹你家大门,这中间的界限太敏感。美国国防部之前甚至阻止过乌克兰用射程稍近的ATACMS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现在却开始“考虑”射程更远的“战斧”,这背后的算盘,打得可真够精的。
克里姆林宫那边,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手里攥着核武器这张终极底牌,但这玩意儿不能轻易掀开。常规战场上,一旦对方有了能直接威胁到自己战略腹地的武器,整个战局的逻辑都要重写。过去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投送火力,现在可能要时刻提防自家后院起火。这种从主动变为被动的心理压力,比损失几个坦克旅还难受。他们不得不开始重新评估边境的防御,把更多的资源从前线调回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消耗。
泽连斯基这回算是把宝压上了,一股子不给就拉倒的架势。他要的已经不只是一件武器,而是一个心理上的平衡器,一种能让对手坐下来好好谈话的筹码。当你的拳头能打到对方脸上时,对方说话的口气,总归会客气一些。
导弹还在纸面上,但这根引线,好像已经被点燃了,在风里滋滋作响。接下来是彻底引爆,还是被谁一脚踩灭,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