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图片
图片
"精选文天祥佳作,便于您收藏细品"图片
图片
图片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吉州庐陵人,生于1236年,卒于1283年。作为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与民族英雄,他以“忠贞不渝”的品格彪炳史册。
德祐元年,元军南侵,文天祥散尽家财募兵抗元,临安危急时任右丞相赴元营谈判被扣,后逃脱南下继续抗元。兵败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死不屈,于1283年就义于大都柴市,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其诗作多作于被俘途中,以《指南后录》《指南录》为集,融合儒家忠义观与个人生死抉择,如“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的决绝,皆成民族气节之丰碑。
今以《过零丁洋》《正气歌》等篇,共赏其“成仁取义”的精神史诗。
[1]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饱含沉痛与坚定。开篇追述自己科举入仕及抗元历程,“干戈寥落四周星” 可见战事艰难。颔联以 “风飘絮”“雨打萍” 形象比喻国家与个人命运,山河破碎,自身如浮萍般漂泊。颈联借 “惶恐滩”“零丁洋” 两个地名,真切抒发内心惶恐与孤独。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势磅礴,以死明志,尽显视死如归的高尚气节,震烁古今。
[2]
《正气歌》
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本篇无列举“序”,此诗为文天祥身陷囹圄所作,开篇即表天地间正气赋予万物不同形态。在人身上体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天地。诗中历数古代仁人志士在危难中坚守气节的事迹,表明自己身处困境也将秉持正气,不屈不挠。全诗气势恢宏,以天地正气为引,借古喻今,展现出文天祥崇高的精神境界与坚贞的民族气节,读来令人动容且心生敬畏。
[3]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
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这是一首别词,虽处困境,却不失豪迈。开篇以蛟龙自比,表明自己非池中之物的志向。“风雨牢愁”“寒蛩四壁” 描绘身处狱中恶劣环境。又言过往横槊题诗等事如空中雪,有对往昔的感慨。“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凸显其坚守气节之心。最后对友人嘱托,以景衬情,既有对自身命运的豁达,又含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期许。
[4]
《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此诗写于北行途中,前两句叙述行程,从北海随风漂流后到扬子江头。后两句以 “磁针石” 自比,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对南宋朝廷的忠心,如同磁针始终指向南方,坚定不移,体现出诗人无论历经怎样艰险,都一心向着祖国的赤子情怀,语言简洁却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5]
《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此诗写于离开金陵时,借景抒情。首联描绘离宫杂草丛生、夕阳西下,自己如孤云漂泊无依。颔联对比山河依旧与城郭人民的变化,尽显沧桑。颈联以芦花、燕子自喻,写岁月流逝与身世飘零。尾联以啼鹃带血归表示即便身死也要魂归江南,表达对故国的眷恋与至死不渝的忠诚,情感真挚深沉,令人感怀。
[6]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此诗为文天祥被俘北行路过南安军所作。首联写行程与环境,风雨中在梅花南北路前行。颔联发出感慨,突出被俘的孤独与归乡的悲戚。颈联山河依旧与城郭变化形成对比,体现国破之痛。尾联用伯夷、叔齐采薇而食,宁死不食周粟典故,表明自己饿死也不屈服的志向,以古喻今,尽显其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7]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刚。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此词为潮阳张许二公庙而作,开篇即赞为忠孝而死的精神。接着批判当时士无全节的现象,凸显张许二公骂贼、爱君的忠义,声名万古流芳。下阕以人生短暂,应轰轰烈烈,对比卖国降虏之人的遗臭万年。最后以庙中景象收尾,劝诫奸雄反思,借古颂今,表达自己对忠义的推崇与坚守。
[8]
《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宋・文天祥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这是一首送别词,又饱含家国之恨。开篇 “恨东风” 表达对时局的不满,“蜀鸟吴花” 等描绘出荒城之景,尽显国破之痛。“铜雀春情” 等化用典故,抒发亡国之恨。“江海余生” 回忆抗元经历。“睨柱吞嬴” 等借古人壮举表达壮志。最后以景结情,渲染送别时的孤寂,既叹个人命运,更悲国家命运,情感复杂深沉。
[9]
《题苏武忠节图》
宋・文天祥
独伴羝羊海上游,相逢血泪向天流。
忠贞已向生前定,老节须从死后休。
不死未论生可喜,虽生何恨死堪忧。
甘心卖国人何处,曾识苏公义胆不?
此诗以苏武牧羊典故为题材,首联描绘苏武独自在海上与羝羊相伴,血泪向天流的悲惨画面。颔联直接点明苏武生前已定下忠贞之志,老节至死方休。颈联进一步深化对生死与忠贞关系的思考。尾联以反问斥责甘心卖国之人,对比突出苏武的义胆,借歌颂苏武,表达自己对忠贞气节的敬仰与坚守。
[10]
《自叹》
宋・文天祥
长安不可诣,何故会高亭。
倦乌非无翼,神龟弗自灵。
乾坤增感慨,身世付飘零。
回首西湖晓,雨馀山更青。
此诗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感慨。首联以 “长安不可诣” 暗示无法实现政治抱负,“何故会高亭” 表达迷茫。颔联以 “倦乌”“神龟” 自比,有壮志难酬之感。颈联直言对天地变化的感慨及自身身世飘零。尾联 “回首西湖晓,雨馀山更青”,以西湖雨后青山之景作结,在无奈与感慨中,也隐含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